前不久,在“根基成长教育”微信公众号、“亲子根基”新浪微博和博客发布的文章中,有一篇叫做《千万不要和孩子做朋友》的文章阅读量,几天的时间内就超过二十万,作者马睿欣,此文摘自《管教的智慧》一书。

文章旗帜鲜明地提出:现代很多父母说他们要当孩子的朋友,坦白地说,这种观念并不正确。并且,作者引用美国当代一些著名教育学家的研究来说明:完全不愿意使用权威的理念,几乎可以说,“就是直接把孩子送进青少年叛逆的推手。”

 

张婷觉得自己的童年被父母管束得太严了,非常不自由。所以,当她自己做了妈妈以后,下决心要让孩子“自然成长”,有个无拘无束的童年。所以,当孩子第一次用手拧她的时候,她毫不在意;当孩子伸手打别的小朋友的时候,她轻描淡写说两句;当孩子对老师不尊重,学校请来家长的时候,她一连声道歉,回去却不管教孩子……直到有一天,她发现孩子对她的话置若罔闻,并且对她大吼大叫,形势完全不受她控制了!


误解“权威”

 

“和孩子交朋友”的背后是对权威观念的误解。一些父母认为:在孩子面前使用权威,会影响亲子关系的紧密,给孩子带来约束,使他不能自由成长,从而限制他想象力、创造力和探索能力的发展。这些父母乐观地认为:不必要对孩子管得太多,有些问题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自然就会消失了。

所以,他们主张完全的“爱和自由”,对孩子不批评指责,让他顺从天性发展,给孩子更多选择和决定的自由,甚至家庭重大事情,比如上什么学校也让孩子决定。父母们认为,这样一定能够得到一个更有才华、想象力和心灵健康的孩子,父母和孩子也能成为一生的好朋友。很多父母的成长经历,深受传统父权观念的伤害,他们盼望自己为人父母时可以矫正,可是很多时候却矫枉过正,滑向另一个极端——纵容。

现在,隔代教养的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比比皆是,单亲父母或者祖父母出于对孩子的愧疚,很可能为了补偿孩子而无原则地宠爱,放弃管教中的权威角色。他们想,“孩子已经够可怜的了,怎么能再对他严厉?”接着完全的宠爱就带来孩子扮演受害者的操纵,还有故意反叛。

情况不容乐观

 

不可否认的是:抱着“和孩子交朋友”观念的父母,起初带着美好的想象,可是不久后却发现,情况越来越不使人乐观。孩子开始变得难以控制,变成“小霸王”,尤其进入青春期后,父母开始输得越来越惨,甚至想放弃。笔者最近见闻一件真事:

 

地铁上,一个八九岁男孩嫌身边的老大爷占空间,影响到他玩,就嚷嚷说老大爷坐到他屁股了(其实相隔有段距离),小男孩用手指着老大爷说“这么老怎么这么不懂事!我可以报警让警察来抓你!”老大爷起初没理会,小男孩指指点点久了,老大爷就委婉说“怎么这么没礼貌!”希望站在身边的爸爸能管一下儿子。谁知这位父亲向着儿子说“有些人不懂事你别跟他一样,他没脸没皮,我们不能也没脸没皮……”他们一直不停地议论。这个爸爸开口之后,老人就没再答话,看着手里的报纸,就当没听见。

这就是缺乏管教孩子的真实境况。如果孩子没有从父母这里学会尊重长辈,顺从权威和规则,这个功课就会留到以后在社会上学,并且付出沉重代价。如果孩子不在父母手里受管教,以后就会在学校,在职场受更多的打击,因为其他权威不会对孩子的悖逆行为听之任之来娇纵他。若他长大依然恣意妄为,还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过更多苦日子。这将是子女的重大亏损,也是为人父母的教育失败。

“和孩子交朋友”,意味着放弃管教,把父母放到和孩子平起平坐的位置上,在孩子眼中没有什么可畏惧的,势必会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顺服权威。父母一厢情愿地认为,在孩子生命早期和他们做朋友、平等相处,就能收获美好的关系。可事实上,结果是造就一个不能体谅他人、没有责任心、自私自利的人,这样的人让父母也蒙受巨大亏损。



不做朋友做什么?

 

父母追求与孩子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初衷是美好的。但是,你真的会爱自己的孩子吗?你的爱真的能够造就他,带给他永恒的益处吗?我们讨论这个问题,先要从上苍赋予父母的责任谈起。当一个孩子诞生在我们的生命当中,在他18岁以前,父母被赋予了责任:在爱和接纳的基础上教导、训练、责备、纠正、警告、管教,塑造孩子成为独立和有素养的社会公民。因此,父母的核心角色是权威,是主管,而不是平等相待、只提供建议的朋友。

管教和训练

父母的权威角色中一个重要领域是管教和训练。这个词感觉上负面,实际是父母主动积极地塑造孩子的生命样式,就像花圃的园丁浇灌和修剪花草一样,带来的是满园的芬芳。美国家庭教育专家杜布森博士说,管教孩子的首要原则是让孩子学会尊重和顺服父母,孩子常常挑战父母权威,但心底却深深渴望父母执行权威和管教带来的安全感,这是极有洞察力的见解。当你管教了孩子对你直呼其名、大呼小叫和顶撞的时候,让孩子尝到后果,你是在约束和归正他的心,引他到正路上。

有意识、有目标地训练孩子,是帮助孩子成就卓越的必经之路。从小训练孩子自己吃饭、做家务、独立写作业,还有训练孩子的待人接物的礼仪,虽然会花父母很多心力,却能训练出孩子的独立、责任和服务意识,帮助他18岁以后不用你再去大学帮他洗衣做饭,能正确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问题。孩子生活在有家规的家庭实在是一个祝福,很多国外家庭都有制定清晰家规的宝贵传统,家规不同于培养日常生活习惯,而是体现家庭的价值观,比如顺服长辈、同辈间彼此尊重、做事不抱怨等,值得我们借鉴。


你真的会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吗?


亲密关系是管教的基础。一些父母认为自己和孩子是朋友,其实却从未努力过去和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何谓真正的亲密关系呢?首先是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按照他本来的样子去爱他,建立他的安全感,使他不必为了讨人喜欢来极力表现。给他足够的时间陪伴、倾听,了解他的情绪、他的需要,然后告诉他对与错。《管教的智慧》一书作者马睿欣认为:权威的正确解释是,从爱产生,用正确的方式施行出来的管制引导能力。真正的权威绝不是高压暴力。

 

牧养孩子的心

 

《子女心父母情》一书指出:孩子内心的态度引导他的行为。因此,管教儿女必须注意他们的心。这种认知对管教儿女有很大的帮助,它使父母不只注意行为,也注意内心;不只注意改变外表的行为,也注意纠正一些更深层的问题。

“一生的果效由心发出。”因此,父母的工作就是引导儿女的心。必须学会从看到的行为,追究孩子的心思意念,并让孩子了解内心的问题。你必须使他们了解问题所在,而不只是责骂他们。父母的所有工作,包括纠正、管教和训练,都必须以心为重点。做父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孩子的心。这样的信念能在每一方面帮助父母,包括设定目标、确定方法、塑造儿女发展模式,等等。

更详细解读请看最新出炉的《亲子根基》杂志8月刊“本期关注”栏目。

 

【根基成长教育】

 

 

专注儿童品格教育的机构

 

我们的使命是:植根于爱的土壤,吸取古今中外伟大先贤的智慧,致力于帮助父母和老师培养有品格根基的下一代。

我们的愿景是:让中国每一个家庭成为品格学校,让每一个儿童在12岁时获得人生最重要的证书——品格证书。

我们的策略是通过与幼儿园,小学和社区各类儿童教育中心合作,为父母提供系列的成长课程,为3-12岁儿童提供图书,影像,音乐等品格教育资源和活动,为社区提供打开家门嘉年华方案。

如果您是一位幼儿园园长,社区活动中心或儿童培训机构负责人,您认同品格教育,渴望影响社区,那么欢迎和我们联系,咨询如何成为根基在当地的社区品格教育 伙伴。联系电话:于老师13581998113;谢老师13811126469;赵老师 13718580547。

 

 

欢迎搜索”Rootedu”或加公众帐号”根基成长教育”!我们每天为您精心挑选一组亲子教育或婚姻家庭方面的文章,与您同心同行,每天进步一点点。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分享”按钮,让更多的(准)父母一起来学习根基亲子教育理念。您也可以将您的故事发给我们(tougao@rootedu.com),和全国各地的父母们分享您的教育经验和感悟。

更多相关信息,请浏览根基成长教育官网www.rootedu.com

 

文章版权声明:根基成长教育微信平台上的文章版权为北京根基成长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所有,任何盈利或非盈利组织未经书面允许,不得使用。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根基成长教育):最新解读:“千万不要和孩子做朋友“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