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疯狂学而思”想到“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

最近有篇关于“疯狂学而思”的报道在网上热转,这篇文章,从是否给孩子报补习班的角度,讲出了目前教育的某种困境。疯狂也好,淡定也好,最终,每位家长也许都该回到最根本的问题上来: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到底什么?

从“疯狂学而思”想到“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

 

从“疯狂学而思”想到“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

培养孩子的真正目标是什么?

从“疯狂学而思”想到“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

有人说是健康欢乐,有人说是幸福的生活,有人说是认识真理,有知识且自信快乐的人,大家的想法都不一样,都非常好。

有一次,根基的课程督导罗坚老师在北京给一群博士分享今天这样的内容。罗老师问他们,请问,你们培养孩子的首要目标是什么?心想他们肯定也想把他们孩子培养成博士。结果一个博士说,唉,长大了不跳楼就可以了。罗老师说他听了很吃惊,问他怎么会这样说。他说,“我们家就住在大学里,最近三个月,一个月跳一个博士,跳得校长都开始冒汗了。”

很简单,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孩子上一个好大学,这是很好,非常好的目标。但是,我们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标,就是他上大学以后还能身心健康。

现在在各个大学里面,我不知道现在每个城市的情况怎么样,就我自己上大学的时候,校门口,一排的网吧。每个网吧里无论何时都能找到我们学校的同学正在打游戏。大学里面充斥着大量不知道人生目标的年轻人,他们从小被教导,人生就是读书,读书为什么?上大学。上大学为什么?不知道。我们的教育很少去灌输、去传递这样一个价值观,就是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成就和能力不是首要的培养目标

从“疯狂学而思”想到“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做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在有新老师来到学校的时候,校长就会发出这样一封信:

 

“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所不应当见到的情境: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决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

做父母的盯着孩子的成绩和能力发展,艺术特长发展,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发现成绩,能力和特长是远远不够的,为人父母还有更重要的目标。

 

从“疯狂学而思”想到“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

根基成长教育机构研究过一组为人类带来积极贡献和正面影响力的人物,发现这些人在成长时期都受过三个价值观的影响:

1. 领受使命。人如果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能够给他人或者环境带来正面的贡献,他的生活会因为充满意义而显得生机勃勃;反之,一个人只为自己成功,就是所谓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生活会失去意义感。

2. 为人正直。当一个人为人正直的时候,他会获得信任,而信任是一个人站立的根本。

3. 专业服务。一个人有一项专业能力并谦卑服务,对于自己可以安身立命,对于他人可以带来价值。

所以根基成长教育机构提出了一个培养下一代的目标,就是帮助孩子发展出以品格为中心的领导力。我们希望20年后我们的孩子成为这样的人:

活出使命,为人正直;

身怀绝技,谦卑服务。

我们希望在孩子成长的时期,和父母一起帮助他们成为这样的人。

我们发现一个这样的孩子不仅自己会有幸福感,而且还具备了领导力,必然会给周围的环境带来积极的影响。

从“疯狂学而思”想到“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

这样的孩子怎么才能教出来?

从“疯狂学而思”想到“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

从“疯狂学而思”想到“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

那这样的孩子是怎么教出来的?不断地告诉他说不要撒谎,不要撒谎,要诚实,做得到吗?我们上学的时候做填空题,诚实是什么?是不撒谎,是不说假话。然后答对了,得5分。但是你依然会撒谎。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一个人是怎么形成的。我们首先看到一个人外在的行为,而行为是由价值观决定的,价值观又是由世界观决定,世界观怎么形成的?来自于成长时期的关系。

这个模型,让我提醒自己如何训练和教导孩子:永远不要训练孩子的外在行为,要训练孩子的心。训练行为,是不断的说教,甚至威胁,结果却是让孩子从心里抗拒真理;而要训练孩子的心,让孩子从心里愿意行在真理的路上,即正确的路上,需要先和他有一个亲密的关系。

给大家分享一个人物改变的故事。雨果《悲惨世界》,大家都看过吧?

剧中的主人公叫冉阿让,冉阿让以前是一个小偷,偷了人家的东西被抓起来。他在监狱里有没有人告诉他不要偷?一定有,监狱就是干这个工作的,每天在教,说你不要去偷啊。冉阿让有没有改变?没有。那他的改变是怎么开始的呢?

有一天,他被释放,到一个城里去,没有人接待他,除了这个城市里面的一个主教。接待他以后,给他吃饱、喝好。最后冉阿让把人家一个银烛台偷走了。但是被警察抓到了,警察说,这是我们主教家里的烛台,你怎么能拿呢?就马上把他押回来,押回来的时候,主教给他说了一句话,“这是我送给你的,我早就告诉你要送给你。”

冉阿让发生这件事以后,他带着银烛台去山上坐了一天,从早上坐到日落,因为他经历到了不一样的关系,他要重整他的世界观,他发现这个世界不全是恶的世界,不全是一个惩罚的世界,这个世界还有爱。然后他就重整他的价值观,他的行为就发生了改变,他最后成了一个高尚的人。原因是在哪里?关系。

所以会发现真正改变一个人的不是制度,刑法,而是在爱里的美好关系。

这就给我们所有的父母和老师带来孩子改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成长的秘密。你透过跟他建立一个不一样的关系,可以给他带来最终不一样的行为,而不是说教。在教孩子之前,要和孩子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

从“疯狂学而思”想到“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

如何才能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从“疯狂学而思”想到“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

从“疯狂学而思”想到“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

现在我们来看看,如何才能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建立关系有四种模型,这里面有几个是错误的,它不能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第一个,强权式的,以父母为中心。对孩子进行一味的管教,一味的打压,对孩子总是说“不!”“不可以这样!”“绝对不行!”“不可以!”对孩子爱的表达很少。

这样一种方式,带来的后果是什么?你的孩子会反抗你。

我碰到一个妈妈跟我讲,她说有一天回家看见孩子在看电视,她问“你作业写完了吗”?孩子说“哎呀!还没写。” 这位妈妈立即就摆出这样一个威严,以父母为中心,对孩子吼道“做作业去!”女儿就去做作业。这位妈妈觉得挺得意,每次都是一吼就有用。后来跟过去,看见女儿果然在纸上写写划划,她就悄悄地过去,再仔细一看,她的女儿在纸上画了一个女人的头像,梳了两根辫子,就跟她差不多,然后拿铅笔在那个头像上戳,她说“我戳死你,戳死你!”

所以各位,强权式带来的一定是,表面上是顺服,是绵羊,其实,在里面,你是在训练一头狼。他会反抗你,他会变得很厉害。我们有些父亲,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有时会暴力打孩子,我请你记住,你现在打你的儿子,以后你的儿子就会打你的孙子,会传承的。

第二个,溺爱式。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里有可能最多的是6个大人一个孩子,相信很多家长有体会,尤其隔代的溺爱。所以很多父母就溺爱孩子,对孩子所有要求都说好好好。

同样有一位妈妈,在超市里,和孩子在那里来回拉锯,孩子说我就要吃冰淇淋,妈妈说不行,就是不可以买,然后孩子说我就要吃,“哎呀,我跟你说了你不能吃。”结果她孩子往地上一躺,就开始滚起来了,又哭。然后那妈妈说,“唉,起来,起来!哎呀!真是,都被你烦死了!今天你都吃了好几个冰激淋了!”

我们大量的孩子没有得到正确的训练,以为满足他所有的要求就是爱他。然而还有一点,现在在一些家庭很容易出现,孩子可以对父母大着声音说“不”,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一个孩子如果在家里学不到尊重权威,那么他到外面一定会受苦,这是我们一定要记住的。

按正常的话,为了表示对一个权威的尊敬,权威在讲话的时候,你坐椅子都只能坐半个。当权威在那里,你是要非常恭敬的,这就要从小在家里训练。

但是现在很多家庭里,孩子轻易地就对爸爸妈妈说“不”、“不可以”、“我不”、“我就不”,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这就是缺少训练,缺少管教。

我自己以前也不知道,以为是孩子在表达自我意愿。后来当我开始学习六A课程的时候,我就受益了。

以前我的儿子也会对我说不,但经过训练,就开始学习顺服。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的儿子现在上幼儿园,5点钟放学,允许他和朋友去公园或朋友家玩1个小时,玩得正开心。6点到了,我说,儿子,现在我们回家。他只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就是,“好的妈妈。”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妈妈,我可以再玩一会儿吗?”如果我说“可以,十分钟。”那他就可以再玩十分钟。但是我如果要是说“对不起,现在需要回家。”那他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好的,妈妈。”

溺爱式的关系会培养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

第三个,也不爱,也不管,忽略式的。那基本上可以说你是在种下一个很危险的后果,很危险的种子。美国米勒博士做抑郁治疗,他发现80%成年人的抑郁患者跟他儿童期的情绪被忽略有关系。开心没有人跟他一起分享,痛苦没有人关注他的情绪,所以他就一个人面对他的情绪,最后他就抑郁。所以最大的暴力就是冷暴力,忽略情绪。对孩子,很多人说他不会打他的孩子,但是如果忽略他,就是对他最大的暴力。

第四个,就是真爱、真管这样一个平衡的六A模式。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六A模式,美国麦道卫博士,他是一个家庭问题专家,他在子女教育中有三十多年的经验,他写了一本书叫《六A的力量》。我们现在所讲的就取自于这本书,当中加了很多的工作案例。

从“疯狂学而思”想到“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

从“疯狂学而思”想到“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

六个子女教育的原则

从“疯狂学而思”想到“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

六个子女教育的原则是什么呢?依次是接纳、赞赏,关爱、时间、责任、权威。你只要掌握住了这六个原则,基本上你会发现你有一个新的开始,就是不管以前你看了多少书,学了多少东西,现在你发现你心里有谱了。

听过我们这个课程的家长,通常跟我们分享最多的是:以前的话,书太多了,不知道听谁的,比如有的专家老师说要《大胆管教》,然后又有另外一个专家说要《千万不要管教孩子》。哇,这时候家长就要抓头了,不知道到底要看哪一本书。很多的思想在影响你,六A模式有一个好处,它让你有一个框架,在这个框架基础上你有了教育孩子的原则,不是技术和方法。要学就要学原则。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培养孩子你需要知道的六个原则,接纳、赞赏、关爱、时间(花时间陪伴)、责任、权威。他们在英文里面都是以字母A开始的,所以称为六A原则。前面给大家提到真爱、真管这样一个平衡的管理模式,可以把这六个原则分为两个部分,前面四个,接纳、赞赏、关爱、时间,这些建立和孩子亲密的关系,充满爱的关系。在这个关系的基础上要给孩子责任、界限,告诉他哪些是需要他做的。如果他做不到,你需要用权威来管教。所以权威和责任是对孩子的管教和约束,给孩子界限,帮助孩子成为自尊、自强、有责任的人。

前面四个就是真爱,后面两个就是真管。当你明白了如何真爱孩子,如何真管孩子,六A你就明白了。我们有这样一个爱和管教的平衡定律:亲密关系+管教=顺服,恶劣关系+管教=叛逆。

在恶劣关系中成长的人,当他得到一个“不”的指令的时候,他通常看待成,又要控制我,他会叛逆、反抗。如果孩子在亲密关系中长大,你对他说不,他会理解成是对他的保护,所以他就愿意顺服。

我给大家做一个小小的总结,所有的教育,必须都要有关系,没有亲密关系就没有教育。在亲密关系上加上管教,最重要的就是让我们的孩子学会顺服,顺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格。只有当孩子顺服你的时候,你告诉他的价值观才可以传递过去。

《清晨的甘露》一书的作者毕德生牧师说:为人父母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做父母,而是做人。他的意思是父母的榜样是最重要的。我们不会说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但是我们会说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父母成长的机会。我从事这个工作已经超过12年,我越来越深的体会是:不要试图去搞定孩子,而是要从孩子的问题上发现自己成长的方向。

每一个愿意改变自己,而不是先去改变别人的人,都是英雄,大英雄。

从“疯狂学而思”想到“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根基成长教育):从“疯狂学而思”想到“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