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杯子人生”到“管道人生”

除去焦虑,带着信心和盼望,去爱和牧养孩子是不是很难?耐心很快被耗尽?恩典再也给不出去?……   原因是,你过的是“杯子”人生,而不是“管道”人生。   人生有两种。一种是像“杯子”一样的人生。杯子可以代表人的心,里面装着“爱”,于是矛盾出现了:   你的杯子里,到底有多少爱可以给出去? 你给出去一些,你就减少一些,你还愿意给吗? 如果出于责任不得不给,那最后有一天杯子空了,你会怎么办?   杯子的人生,会遇到各种各样难以解决的问题。无论你怎样精于呵护,要么你会变成一个很自私的人,“我的爱谁也不给!”这样虽然杯子里面不会空,但里面的水会逐渐变质,直到腐坏。   要么你不断给予,你的杯子早晚会空掉,空了的杯子使人变成另一个消极的角色,叫做“受害者”。受害者觉得这个世界上自己最可怜,最倒霉,给出去很多爱,却没有得到回报和滋润。   杯子的人生在“自私”和“受害者”之间苦苦挣扎。为了避免变成受害者,不得不非常细心地呵护自己杯子里的水,每次给出去一点,都小心翼翼,而且如果有机会,就会从别人那里要一点点,免得自己的杯子空掉。如果付出很多,但没有得到回报,就会失掉平安的心。   第二种人生,是把“杯子”的人生变成“管道”的人生。杯子的底部被打通,有活水和爱的源泉不断流进来,这样杯子里的水,就可以不断和别人分享。   这样的人生也有几个特点:   活水源头不断供应,自己会不断地被滋润,心常常在爱里;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样的活水可以保持新鲜清澈,不会腐坏; 活水永远不会干涸,所以杯子里的水永远用不完,可以慷慨地分享。   你要选择哪类人生?如何才能活出“管道人生”的境界?“管道人生”不是我们的天性,但却可以学习和操练。   管道人生的第一个必要条件就是,你必须找到一个爱的源头。孩童时期,我们从父母那里得到一些爱;成人后,我们也会从挚友那里得到一些爱;更有古今中外的伟大先贤,从信仰中寻得伟大的爱。   最早来到中国的一位宣教士戴德生曾说:“假使我有千磅英金,中国可以全数支取;假使我有千条性命,绝不留下一条不给中国。”是什么力量促使他能够为了别人,宁愿舍弃自己的财富和生命?   特蕾莎修女终其一生在印度帮助那些穷苦的人,于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又是什么力量支持她能够不求任何回报,舍己地去爱那些穷苦的人?让我们停下脚步,认真想一想。我们是愿意继续去过一个不断索取,不断去要的人生,还是愿意去过学习给予,心里充满爱的人生?请来寻找那一个爱的源头吧,因为我们相信,“寻找的必寻见”。   管道人生的第二个条件就是,要肯付出。虽然有源头的活水不断流进来,但如果你不肯给出去,那就会成为一个死结,仍然无法变成祝福的管道。   在巴勒斯坦地区有两片海域:一片叫加利利海,另一片叫死海。这两片海域来自同一个源头:约旦河。但是,这两片海域的景象却截然不同。加利利海是一片活水,水面波光粼粼,沿岸绿意盎然,鱼儿在清澈的水中嬉戏,鸟儿在枝头呢喃。人们在靠海边的岸上建起住宅和别墅,过着快乐的日子。   而死海,却是一片死水,由于水中的盐分浓度大,没有鱼儿和其他生物能生存,死海两岸荒芜,寸草不生,加之周围几乎没有居民,看不到生命的迹象……   同一个源头的两片海域,为什么有如此天壤之别呢?原来,加利利海在接受了约旦河的水之后,从不留下河水,而是让流进的每滴水又流了出去。而死海在接受了约旦河的水之后,却为自己保留了河水,永不让一滴水外流。结果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死海”。     感谢订阅"根基成长教育"! 每天为您精选亲子教育或婚姻家庭等精彩文章 公众号:“Rootedu”或“根基成长教育” 一篇文章或许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但是一所父母学院, 帮助你成为更棒的父母。 详情请登录:v.rootedu.com   【根基成长教育】…

孩子如何才能有真正的感恩心?

罗坚,《亲子根基》执行主编     《幸福家庭的十块基石》作者吉姆·伯恩斯在书中讲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 一天,吉姆82岁高龄的父亲来到他家。当他们坐在院子里享受加利福尼亚落日的余晖时,他问道:“爸爸,你还记得我12岁那年参加的那场小学生全明星赛吗?” “哦,当然记得。你被三振出局,导致全队输掉了比赛。”他笑了。 那场比赛过去34年了,吉姆仍感到泪水充满了双眼。“爸爸,谢谢你当时对我的接纳。我都被三振出局了,你还说你爱我,你为我感到骄傲。” 这回轮到吉姆的爸爸热泪盈眶了:“我一直都以你为骄傲。” “谢谢你,爸爸。你知道吗,你当时这个举动对我多么重要,我觉得就是尽我全部努力都无法回报你的爱。”吉姆将老父拥在怀里。 无法回报的感恩之心,让吉姆的一生成为一个祝福他人的人,他和他的妻子帮助了许许多多的破裂的家庭重新回复美好的关系。 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有三个基本的原则: 1. 恩典原则 感恩,感什么恩?一个孩子的发问让我们深思。情景是这样的: 一位妈妈在为孩子操办一个盛大的生日派对后,孩子却不领情,直埋怨妈妈这里做得不好,那里做得不好。妈妈觉得很伤心,问自己的孩子: “妈妈花这么多钱和精力筹办这个生日晚会,你有没有感恩的心?” 孩子说:“你办得好,当然我会感恩,但是你没有办好,我为什么要感恩。” “就算你不满意,但是妈妈这么辛苦,你就没有一点感恩之情吗?” “我不觉得这很辛苦啊,为什么要感恩?” “这个不辛苦,但是妈妈生你,就不值得你感恩吗?” “你们结婚生我,不是为自己也开心吗,我为什么要感恩?” 妈妈语塞,哭了起来。 所以,感恩,感什么恩是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当恩仅是施恩者的责任,或者是施恩者本来就有所图,受恩者就认为这是应该得到的东西,就像上面的情景,所以受恩者很难有感恩的意识,因为他总觉得那是你的责任,甚至你还有自我考虑的成分。 只有当恩是恩典的时候,才能激发受恩典的人感恩之情。什么是恩典?就是你不配有的,但是我依然给你。就像吉姆的父亲,当吉姆出现失误导致比赛失败后,依常人看来,吉姆不配得肯定,他应该得到批评和惩罚,但是他的父亲却给了他接纳,肯定和赞赏。 这就是感恩教育中的秘密,只有当我们将无条件的爱给予孩子,不求任何回应,并且在孩子失败的时候,依然爱他,才会成为一个恩典。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自然界的原则,也同样适用于感恩意识的培养领域。每个父母和老师都要问下自己:我在和孩子的关系当中,是否种下的是恩典,或者只是一份责任? 2. 榜样原则 如果教导者没有榜样,那么所教导的东西会被立即否定。衡量一个人是否感恩,最重要的标志不是看他的回报,而是看他是否为生活感到满足。 行为动力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去爱别人,有三个基本的动机:交换式,责任式和分享式。交换式以自我为中心,关注付出爱后是否能得到回报,如果得不到回报,就不会再付出去。责任式有不得不为的心态,施者和受者都觉得很累。唯有分享式是爱的最好动机,施者自己被爱,然后将爱和他人分享。因为自己有爱,并渴望分享,所以,他对接受者一无所求。 每个父母和老师都应该好好想想:你有被爱吗?你因为被爱而感恩吗? 3. 守候原则 既然我们在孩子心中种下恩典,那么我们就坚信会收获感恩。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还没有表现出感恩,不要着急,也不要去催逼。古犹太国所罗门王有一句美丽的诗篇帮助我们明白守候的原则: 我指着羚羊或田野的母鹿, 嘱咐你们, 不要惊动, 不要叫醒我所亲爱的, 等他自己情愿。   感谢订阅"根基成长教育"! 每天为您精选亲子教育或婚姻家庭等精彩文章 公众号:“Rootedu”或“根基成长教育” 送给童年最美礼物,每个孩子值得拥有! 树墩子神奇世界是中国第一套针对儿童品格成长的家庭教育产品。传金,传银,不如传品格!为帮助父母们教导下一代品格,北京根基成长教育机构推出两款优选组合:传家宝幼儿包(2-6岁)和传家宝儿童包(5-10岁)。详情请访问rootedu.taobao.com 【根基成长教育】 专注儿童品格教育的机构 我们的使命:植根于爱的土壤,吸取古今中外伟大先贤的智慧,致力于帮助父母和老师培养有品格根基的下一代。 我们的愿景:让中国每一个家庭成为品格学校,让每一个儿童在12岁时获得人生最重要的证书——品格证书。 我们的策略:通过与幼儿园,小学和社区各类儿童教育中心合作,为父母提供系列的成长课程,为3-12岁儿童提供图书,影像,音乐等品格教育资源和活动,为社区提供打开家门嘉年华方案。咨询电话:于老师13581998113;谢老师13811126469;赵老师 13718580547。…

你把孩子带入哪个世界?

我们的生活可以分为两个世界:一个是重表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以表现和成绩为衡量标准,有的人可以得到赞赏,有的人却得不到,因为后者的表现不那么突出;另一个世界是重品格的世界,这个世界的成功与先天条件没有关系,人人全力以赴都可以得到高分。以打篮球为例,在重表现的世界,姚明可以得高分,一个普通的男孩儿不能;但在重品格的世界,这个男孩儿可以因他的坚忍不拔、团结协作、永不放弃得到和姚明一样的高分。 我们赞赏孩子,目的是要把他带到品格的世界。孩子因他的态度和品格得到赞赏,无论他得了一百分还是五十分。当孩子有好的表现时,父母常常脱口而出“你真棒!”小心,这三个字容易给孩子一种错觉——你欣赏的是他的表现和行为,而不是他的为人和品格。如果,你一直只在意孩子的表现和行为,那么总有一天,当孩子认为自己的表现无法让你满意时,他就可能逃跑、反抗或放弃努力。 别把赞赏变操纵 赞赏的基础是对孩子生命的本身保持敬重。父母成长小组里有一位妈妈,她的孩子是自闭症患儿,18岁了仍不能生活自理。在旁人的眼中看来,这样的孩子有可赞赏的地方吗?有,不是因为他能做什么,而是因为他的生命是独一无二的。在这个孩子来到世界之前,有几十、几百亿人存在过;这个孩子离开后,这个世界也有几十、几百亿人存在。可是无论有多少人,这个孩子只有一个,不会有另外一个人和他一样。这样一个奇妙的生命,你与他相逢,这个生命本身就值得敬重。 每个生命都需要联接、被欣赏,觉得自己有价值。赞赏建立在接纳的基础上。没有接纳,赞赏容易变成操纵。在告诉孩子“我欣赏你”之前,你要告诉他:“你是独一无二的,你是有价值的。”父母绝对不能对孩子说:“你值得我赞赏吗?”我们赞赏孩子,是因着他生命的独一无二性。父母也要尽量少说“你真棒!”这三个字容易给孩子一种错觉,就是你欣赏的是他的表现和行为,而不是他的为人和品格。 赞赏的四个误区 孩子兴冲冲地拿回家一张一百分的试卷,父母的表现容易陷入以下四个误区: 忽略型“你们班有多少人考一百分?啊,那么多?那还有啥可高兴的!”这样的情境下,孩子的情绪没有被认同就被忽略掉了。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高峰体验,当他成功时,他需要有人与他分享喜悦,可如果父母总是忽略他的情绪,会造成他成功动力缺失,以后他可能会觉得干什么都“没劲”了。 压力型 “考了一百分啊,真棒!好好努力,争取下次还得一百分!”这种情境下父母只看到孩子的分数,没有关注孩子的态度;父母只希望下回还看到一百分的卷子,却不在乎孩子的品格成长。所以下回如果孩子考试成绩不如意,他可能就不会告诉你,因为他知道你爱的是一百分。 依赖型 “考得真棒!想要什么奖励?”现在有好些孩子不愿意学习,其实每个孩子来到世界上,里面都有对奇妙世界探索的激情,但父母如果不断对孩子施以物质刺激,会使他里面的动力消退。他学习的目的如果只是为了要什么,当他不能得到满足时,就不愿意学了。 操纵型 “宝贝,我知道你最让我脸上有光了,下回还考个一百分让大家看看好不好?”这样的赞赏后面跟着一个满足自我的指令。也许孩子在起初被操纵,但随着他长大,他会说:“你想让我干什么直说!”或者:“我不愿意!”因为没有一个孩子愿意被操纵。 赞赏三步曲 一,当孩子有好的表现时,认同他的情绪,他开心你也跟着他一起开心。“哇!太让人兴奋了!” 二,欣赏态度,归纳品格,不要停留在成绩上。(宝贝,这次考试你十分细心,平时上课听讲你很专注,你也很诚实,不回头看别人的卷子) 三,向他表达无条件的爱。(我爱你与你考一百分没有任何关系,我爱你就是爱你这个人。) 这样的赞赏,使孩子的成就感被满足,因为得到了你对他情绪的认同;被引导向品格方面发展,下回就算他考了70分,只要尽力了,他知道你也会赞赏他;孩子明白你爱他与他的表现无关,他收获的是安全感。 好的赞赏把孩子带到品格世界,像阳光一样照耀孩子健康成长。孩子不需要不断用表现来取悦父母,而是努力成为有品格的人,来回应父母的赞赏。 别给孩子“下桩子” 有一位马戏团的训象师,他把几吨重的大象随随便便地拴在一个小木桩子上,令一位过客看了大为诧异,不禁问训象师:“这么小的桩子怎么能拴住这么大的象?”训象师笑着向他解释说:“这头象从出生时我就用这个桩子拴住它,它拼命挣也挣不脱,这个印象长久地留在它的脑海里,等它长大了仍然认为不可能挣脱这个桩子,所以就不再做尝试了。” 我们做父母的有没有常常说一些论断孩子的话,给孩子“下桩子”?要注意,你的舌头很有力量,你的论断可能影响孩子一生。有位女士从不穿裙子,缘于她小时候一位长辈无意中笑着说:“你的小腿这么难看,怎么还穿裙子!”可是我们如果已经给孩子下了“桩子”,该如何拔掉呢?首先要谦卑认错,告诉孩子“我以前说的不对,向你道歉”;减弱负面、淡化弱点;强化优点,对孩子一点点的进步表示鼓励欣赏。这样逐渐帮助孩子脱离被束缚的“桩子”。 父母不要进入完美主义,学会欣赏孩子每一天的进步,而不是希望看到一个完美的孩子。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不完美,我们自己也是,怎能要求孩子完美?我们要看到的是孩子的成长与进步。   赞赏小帖士: 1, 赞赏男孩儿以力量为中心,比如坚定、勇敢、果断;赞赏女孩以温柔安静为中心,如善良、单纯、善解人意。赞赏以性别加以区分,会使孩子发展出其性别该有的气质。 2, 建立新的家庭习惯。优点轰炸会,每周一次,餐桌围坐,从一个人开始,大家轮流对他赞赏与感谢。坚持下来,家庭气氛一定会发生改变,从指责、抱怨到充满爱、肯定与赞赏。 3,每晚临睡前,告诉配偶欣赏对方的二十个优点,开始也许你不大习惯,但慢慢地你会发现你与配偶之间的关系会从冷漠变为亲密。   感谢订阅"根基成长教育"! 每天为您精选亲子教育或婚姻家庭等精彩文章 公众号:“Rootedu”或“根基成长教育”   送给童年最美礼物,每个孩子值得拥有! 树墩子神奇世界是中国第一套针对儿童品格成长的家庭教育产品。传金,传银,不如传品格!为帮助父母们教导下一代品格,北京根基成长教育机构推出两款优选组合:传家宝幼儿包(2-6岁)和传家宝儿童包(5-10岁)。详情请访问rootedu.taobao.com 【根基成长教育】   专注儿童品格教育的机构 我们的使命:植根于爱的土壤,吸取古今中外伟大先贤的智慧,致力于帮助父母和老师培养有品格根基的下一代。 我们的愿景:让中国每一个家庭成为品格学校,让每一个儿童在12岁时获得人生最重要的证书——品格证书。 我们的策略:通过与幼儿园,小学和社区各类儿童教育中心合作,为父母提供系列的成长课程,为3-12岁儿童提供图书,影像,音乐等品格教育资源和活动,为社区提供打开家门嘉年华方案。咨询电话:于老师13581998113;谢老师13811126469;赵老师 13718580547。   文章版权声明:根基成长教育微信平台上的文章版权为北京根基成长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所有,任何盈利或非盈利组织未经书面允许,不得使用。 阅读原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根基成长教育):你把孩子带入哪个世界?

最新解读:“千万不要和孩子做朋友”

前不久,在“根基成长教育”微信公众号、“亲子根基”新浪微博和博客发布的文章中,有一篇叫做《千万不要和孩子做朋友》的文章阅读量,几天的时间内就超过二十万,作者马睿欣,此文摘自《管教的智慧》一书。 文章旗帜鲜明地提出:现代很多父母说他们要当孩子的朋友,坦白地说,这种观念并不正确。并且,作者引用美国当代一些著名教育学家的研究来说明:完全不愿意使用权威的理念,几乎可以说,“就是直接把孩子送进青少年叛逆的推手。”   张婷觉得自己的童年被父母管束得太严了,非常不自由。所以,当她自己做了妈妈以后,下决心要让孩子“自然成长”,有个无拘无束的童年。所以,当孩子第一次用手拧她的时候,她毫不在意;当孩子伸手打别的小朋友的时候,她轻描淡写说两句;当孩子对老师不尊重,学校请来家长的时候,她一连声道歉,回去却不管教孩子……直到有一天,她发现孩子对她的话置若罔闻,并且对她大吼大叫,形势完全不受她控制了! 误解“权威”   “和孩子交朋友”的背后是对权威观念的误解。一些父母认为:在孩子面前使用权威,会影响亲子关系的紧密,给孩子带来约束,使他不能自由成长,从而限制他想象力、创造力和探索能力的发展。这些父母乐观地认为:不必要对孩子管得太多,有些问题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自然就会消失了。 所以,他们主张完全的“爱和自由”,对孩子不批评指责,让他顺从天性发展,给孩子更多选择和决定的自由,甚至家庭重大事情,比如上什么学校也让孩子决定。父母们认为,这样一定能够得到一个更有才华、想象力和心灵健康的孩子,父母和孩子也能成为一生的好朋友。很多父母的成长经历,深受传统父权观念的伤害,他们盼望自己为人父母时可以矫正,可是很多时候却矫枉过正,滑向另一个极端——纵容。 现在,隔代教养的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比比皆是,单亲父母或者祖父母出于对孩子的愧疚,很可能为了补偿孩子而无原则地宠爱,放弃管教中的权威角色。他们想,“孩子已经够可怜的了,怎么能再对他严厉?”接着完全的宠爱就带来孩子扮演受害者的操纵,还有故意反叛。 情况不容乐观   不可否认的是:抱着“和孩子交朋友”观念的父母,起初带着美好的想象,可是不久后却发现,情况越来越不使人乐观。孩子开始变得难以控制,变成“小霸王”,尤其进入青春期后,父母开始输得越来越惨,甚至想放弃。笔者最近见闻一件真事:   地铁上,一个八九岁男孩嫌身边的老大爷占空间,影响到他玩,就嚷嚷说老大爷坐到他屁股了(其实相隔有段距离),小男孩用手指着老大爷说“这么老怎么这么不懂事!我可以报警让警察来抓你!”老大爷起初没理会,小男孩指指点点久了,老大爷就委婉说“怎么这么没礼貌!”希望站在身边的爸爸能管一下儿子。谁知这位父亲向着儿子说“有些人不懂事你别跟他一样,他没脸没皮,我们不能也没脸没皮……”他们一直不停地议论。这个爸爸开口之后,老人就没再答话,看着手里的报纸,就当没听见。 这就是缺乏管教孩子的真实境况。如果孩子没有从父母这里学会尊重长辈,顺从权威和规则,这个功课就会留到以后在社会上学,并且付出沉重代价。如果孩子不在父母手里受管教,以后就会在学校,在职场受更多的打击,因为其他权威不会对孩子的悖逆行为听之任之来娇纵他。若他长大依然恣意妄为,还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过更多苦日子。这将是子女的重大亏损,也是为人父母的教育失败。 “和孩子交朋友”,意味着放弃管教,把父母放到和孩子平起平坐的位置上,在孩子眼中没有什么可畏惧的,势必会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顺服权威。父母一厢情愿地认为,在孩子生命早期和他们做朋友、平等相处,就能收获美好的关系。可事实上,结果是造就一个不能体谅他人、没有责任心、自私自利的人,这样的人让父母也蒙受巨大亏损。 不做朋友做什么?   父母追求与孩子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初衷是美好的。但是,你真的会爱自己的孩子吗?你的爱真的能够造就他,带给他永恒的益处吗?我们讨论这个问题,先要从上苍赋予父母的责任谈起。当一个孩子诞生在我们的生命当中,在他18岁以前,父母被赋予了责任:在爱和接纳的基础上教导、训练、责备、纠正、警告、管教,塑造孩子成为独立和有素养的社会公民。因此,父母的核心角色是权威,是主管,而不是平等相待、只提供建议的朋友。 管教和训练 父母的权威角色中一个重要领域是管教和训练。这个词感觉上负面,实际是父母主动积极地塑造孩子的生命样式,就像花圃的园丁浇灌和修剪花草一样,带来的是满园的芬芳。美国家庭教育专家杜布森博士说,管教孩子的首要原则是让孩子学会尊重和顺服父母,孩子常常挑战父母权威,但心底却深深渴望父母执行权威和管教带来的安全感,这是极有洞察力的见解。当你管教了孩子对你直呼其名、大呼小叫和顶撞的时候,让孩子尝到后果,你是在约束和归正他的心,引他到正路上。 有意识、有目标地训练孩子,是帮助孩子成就卓越的必经之路。从小训练孩子自己吃饭、做家务、独立写作业,还有训练孩子的待人接物的礼仪,虽然会花父母很多心力,却能训练出孩子的独立、责任和服务意识,帮助他18岁以后不用你再去大学帮他洗衣做饭,能正确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问题。孩子生活在有家规的家庭实在是一个祝福,很多国外家庭都有制定清晰家规的宝贵传统,家规不同于培养日常生活习惯,而是体现家庭的价值观,比如顺服长辈、同辈间彼此尊重、做事不抱怨等,值得我们借鉴。 你真的会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吗? 亲密关系是管教的基础。一些父母认为自己和孩子是朋友,其实却从未努力过去和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何谓真正的亲密关系呢?首先是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按照他本来的样子去爱他,建立他的安全感,使他不必为了讨人喜欢来极力表现。给他足够的时间陪伴、倾听,了解他的情绪、他的需要,然后告诉他对与错。《管教的智慧》一书作者马睿欣认为:权威的正确解释是,从爱产生,用正确的方式施行出来的管制引导能力。真正的权威绝不是高压暴力。   牧养孩子的心   《子女心父母情》一书指出:孩子内心的态度引导他的行为。因此,管教儿女必须注意他们的心。这种认知对管教儿女有很大的帮助,它使父母不只注意行为,也注意内心;不只注意改变外表的行为,也注意纠正一些更深层的问题。 “一生的果效由心发出。”因此,父母的工作就是引导儿女的心。必须学会从看到的行为,追究孩子的心思意念,并让孩子了解内心的问题。你必须使他们了解问题所在,而不只是责骂他们。父母的所有工作,包括纠正、管教和训练,都必须以心为重点。做父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孩子的心。这样的信念能在每一方面帮助父母,包括设定目标、确定方法、塑造儿女发展模式,等等。 更详细解读请看最新出炉的《亲子根基》杂志8月刊“本期关注”栏目。   【根基成长教育】     专注儿童品格教育的机构   我们的使命是:植根于爱的土壤,吸取古今中外伟大先贤的智慧,致力于帮助父母和老师培养有品格根基的下一代。 我们的愿景是:让中国每一个家庭成为品格学校,让每一个儿童在12岁时获得人生最重要的证书——品格证书。 我们的策略是:通过与幼儿园,小学和社区各类儿童教育中心合作,为父母提供系列的成长课程,为3-12岁儿童提供图书,影像,音乐等品格教育资源和活动,为社区提供打开家门嘉年华方案。 如果您是一位幼儿园园长,社区活动中心或儿童培训机构负责人,您认同品格教育,渴望影响社区,那么欢迎和我们联系,咨询如何成为根基在当地的社区品格教育 伙伴。联系电话:于老师13581998113;谢老师13811126469;赵老师 13718580547。     欢迎搜索"Rootedu"或加公众帐号"根基成长教育"!我们每天为您精心挑选一组亲子教育或婚姻家庭方面的文章,与您同心同行,每天进步一点点。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分享"按钮,让更多的(准)父母一起来学习根基亲子教育理念。您也可以将您的故事发给我们(tougao@rootedu.com),和全国各地的父母们分享您的教育经验和感悟。 更多相关信息,请浏览根基成长教育官网www.rootedu.com   文章版权声明:根基成长教育微信平台上的文章版权为北京根基成长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所有,任何盈利或非盈利组织未经书面允许,不得使用。  …